模 範 婆 媳 : 拿 俄 米 、
路 得
經文: 路得記一:1~18 提摩太前書五:1~4
聖經裏記載許多特殊的婦女,舊約部分有:眾生之母夏娃,多國之母撒拉,蒙福的女子利百加,信心女英雄喇合,模範婆媳拿俄米‧路得,確信禱告的哈拿。接受信心挑戰的撒勒法寡婦,冒死救民的以斯帖…….。新約部分:最榮耀的婦女馬利亞,不為傷心所毀的亞拿,選擇上好福分的馬利亞,愛主的多加,為主擺上的呂底亞,傳福音的好同工百基拉……。其中也有惡名昭彰的婦女,如亞哈王的妻子耶洗別,希律王的妻子希羅底…….。
這些婦女當中,拿俄米與路得的境遇最為悲苦。聖經這樣介紹:『很久以前,在士師治理以色列的那段時期,地方上發生了飢荒。有一個以法他族人,名叫以利米勒,原住在猶大的伯利恆,他帶著妻子拿俄米和兩個兒子─瑪倫和基連,一起到摩押國,暫時住在那裡。他們在那裡的時候,以利米勒死了,留下拿俄米和他兩個兒子,這兩個兒子娶了摩押地方的女孩子─俄珥巴和路得。大約十年後,瑪倫和基連也死了,留下拿俄米沒有丈夫,也沒有兒子。』〈得一:1~5〉
拿俄米的遭遇相當可憐,在短短十幾年,死了兩兒子,一家六口死了三個,而且都是男人,所留下的只是一些軟弱的女人,這種處境的確令人心酸。
傳統的社會,一個女人結婚之後,除了做妻子之外,還要做媳婦、嫂嫂、弟媳、妯娌,這些關係除了夫妻倆人以外,最特殊的就是婆媳關係。因為婆媳關係,除了代表親屬關係之外,也成為對立或不睦的代名詞。
日本報紙曾有一則徵婚啟事,就是有一位女子公開徵求結婚的對象,其條件:
1‧固定的職業:最好是鐵飯碗,公家機關。
2‧學歷:大專以上,科系不拘。
3‧身高170公分,體重65公斤以上。
4‧稍有積蓄:日幣二百萬以上,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。
5‧沒有婆婆的。
這些條件1~4項:職業、學歷、身高、體重、存款不奇怪,但是第五項『沒有婆婆的』很奇怪。為什麼?大慨看很多,聽很多有關婆媳之間的問題,她怕了,所以在徵婚的條件上特別列出來。
婆媳關係的確是由來已久的家庭問題中,國古詩『孔雀東南飛』就是一個例子:描寫一對夫婦非常恩愛,但是母親不喜歡這個媳婦,兒子不敢違背母親的命令,不得不將這個妻子趕出去,結果白白送了兩條生命,媳婦與兒子雙雙自殺,悲劇結局。
一、問題的癥結:
1‧觀點不同
婆媳的成長背景,一般而言是完全不同的,農業時代的社會,婆婆的地位彷如家庭的女王,媳婦似女佣,因此:『婆婆有話,媳婦無嘴』〈昔日大家庭長輩至上,不論如何婆婆說的都是有道理的,媳婦不能辯解。〉『做雞工著早啼,做人媳婦著早起』。因此有一手歌謠:『做人的媳婦著知道裡,晚晚去睏,早早起,又擱煩惱天未光,又擱煩惱鴨無蛋…..。』婆婆很有權威,媳婦唯有忍氣吞聲…..。因此,媳婦莫不期待『媳婦熬成婆』。事實上,婆媳之間除了身分地位,成長背景不同外,許多觀念、價值、興趣、思想都是不同的。
2‧猜疑、恐懼
俗語說:『養兒防老,積榖防飢』,做婆婆的辛辛苦苦把兒子養大準備享福,想不到而媳婦之後,跟自己的理想、期待有很大的差距。以前,兒子是媽媽長,媽媽短的,一旦結婚之後,尪親某親,老公婆仔車拋輪』。婆婆會有失落感,然後把失落與不滿發洩在媳婦身上。
做媳婦的,當然希望得到丈夫完全的愛,所以丈夫用較多的時間照顧父母時,媳婦也會不滿:『娶某娶假的』。我看許多做丈夫的實在可憐,夾在兩個女人的對立當中,好似『石磨心』有苦難言。
曾經有人問一個問題:房屋著火的時候,你要先救老母,還是太太?最好的答案:一手抱一個。
彼此猜疑、恐懼,是造成婆媳對立的因素之一。
3‧親疏關係:
婆媳相處之所以會對立,產生許多問題就是因為沒有血緣的關係,同樣在一個家庭裏面婆婆對待自己的女兒,有說有笑,若有衝突:『過了身,息了事,無代無誌。』
婆媳之間就不一樣了,彼此有隔膜不夠貼心,而且會無事惹事,小問題變成大問題,小題大作。
二、模範婆婆:拿俄米
拿俄米是一位模範的婆婆,原因如下:
1‧體諒媳婦
拿俄米準備離開摩押回到本土。試想,一個離開故鄉十幾年,又遭受家破人亡的婦女,有何前途可言?而且最需要的是有人陪伴與照顧,但是拿俄米對兩個媳婦說:『你們各自回娘家去吧!願上主以仁慈待你們…….。』這些話充分表現拿俄米能設身處地將心比心,以體貼的心情為媳婦的前途設想。
腓立比書二:3~4『要彼此謙讓,看別人比自己高明。不要只顧自己,也要關心別人的利益。』
2‧承認自己的缺點:
拿俄米在僑居之地摩押國,喪失了丈夫和兩個兒子。許多人遭逢此種不幸,會把責任歸咎到兩個媳婦身上。台語稱這種引進災難的人叫做『剪刀半鐵掃手』。但是拿俄米不但沒有把責任推到媳婦身上,反而把責任放在自己身上,一個人單獨承擔,她說:『上主責罰我,全能者使我受苦。』
3‧視媳婦如己出:
拿俄米完全以母親對待女兒的感情來對待媳婦,她說:『女兒啊,你們還是回去吧!為什麼要跟我走呢?』〈得一:11〉這種把媳婦當作自己的女兒看待殊屬不易。
4‧信仰的感化:
摩押地方是一個異教風俗盛行的地方,在那些苦難的日子裡,拿俄米還是一樣敬拜耶和華,不但如此,而且滿有愛心,行為端正,有足夠美好的生活見證;難怪媳婦路得對她說:『請不要叫我離開妳,讓我跟你一起回去吧!你到哪裡我也到那裡……妳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。』這是一種信仰的感化,與自然流露的見證所產生的果實。
最近報載:『馬祖南竿有一位石修女,數十年來一直在南竿關心照顧那些貧苦軟弱的人,她的足跡遍及當地大街小巷。如今已近高齡必須退休,馬祖人在惜別會上說:『我們不認識石姑姑所說的上帝,但是從她的身上我們看見她所說的上帝。』
過去中國駐美國的大使董顯光博士,也是一個非常愛主的基督徒,她有一個朋友見證說:『我和董大使相處多年,他並沒有直接向我傳說她自己的信仰,但是我從他身上,看到了上帝的存在。』
這些都是一種信仰的感化,也是最美好的信仰見證。
三、模範媳婦:路得
有什麼樣的婆婆,就有什麼樣的媳婦,拿俄米體貼善待媳婦。同樣的,路得也孝順拿俄米。路得記以路得的名字為書名,就是因為路得對待婆婆和以色列的上帝表現了無比的孝心與忠心,令人感動。
路得對拿俄米說:『請不要叫我離開妳,妳到哪裡我也到那裡,妳住哪裡我也住那裡,妳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,妳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,妳死在哪裡我也死在那裡,葬在那裡,除了死任何事都不能使我們分離……。』〈得一:16~17〉這是整本路得記最優美,最感人的經文。
路得不只愛她的婆婆拿俄米,也信她得婆婆所信的神,充分表達路得對拿俄米以及他所屬的土地、民族、信仰的認同,而且這種認同是至死不渝。
從路得記二、三、四章裡,我們可以看到路得與婆婆回到猶大地方後,過著非常清苦的生活,以拾麥穗供養婆婆,並且殷勤服事,處處順服。
路得對婆婆的孝心,以及對神的忠心,感動了神,神讓他遇到了一個有錢的猶大人波阿斯。嫁給波阿斯為妻,使他成為以色列最偉大的君王大衛王的曾祖母,使她成為彌賽亞家譜。
|